云南能源环保两产业“跳起摸高”千亿级
2020/9/4[点此返回]

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下称《决定》),不仅将绿色能源产业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八大“千亿级优势产业”之首,还首次将环保产业确定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八大优势产业之一。

在9月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专题发布会上,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省如何培育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环保两个优势产业作了介绍。

努力建设全国绿色能源示范省

绿色能源,是云南产业发展领域拿得出手的一张“好牌”。据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国新介绍,云南绿色能源产业基础雄厚,目前,我省已形成以电力为优势,煤、油、气品种齐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自2017起,能源产业连续3年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9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5.6%,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基于强劲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巨大前景,《决定》提出,到2025年,全省绿色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200亿元;到2030年,达到6500亿元;到2035年,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

乔国新说,围绕《决定》提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在未来10年—15年内,我省将牢固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把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建设全国绿色能源示范省。

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统筹平衡煤、电、油、气有序发展,推动云南能源产业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由“建设红利”向“改革红利”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产业转变,建成国家重要水电基地、石油炼化基地及国际能源枢纽,为国家能源安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为实现发展预期目标,“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从8个方面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千亿级产业。分别为:强化以绿色电源为主体的电源保障体系;构建安全智能的坚强电网系统;构建安全集约清洁的煤炭产业系统;建设现代油气产业系统;引领、带动、支撑绿色铝硅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多元消费市场;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推进产业融合;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释放能源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对外合作,建设国际能源枢纽。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崔岗补充道:“依托绿色能源优势,我省还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及配套高端产业落地,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同融合。与此同时,加快5G网络覆盖,构建绿色数据中心高效算力平台,助推‘数字云南’建设。”

千亿级环保产业瞄准建设“三大基地”

针对环保产业这一“千亿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图景,《决定》提出,我省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依托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形成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具体阶段性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2200亿元;到2035年,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基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袁国书表示,围绕云南环保产业发展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我省将主要从4个方面发力。

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围绕高效节能通用(专用)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工业控制装备制造、绿色节能建材制造、节能工程实施、节能研发与技术服务,培育壮大节能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节能服务业。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广高效锅炉、高效电动机、节能变压器等,全面推动电机系统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绿色照明、流通零售领域节能等节能重点工程,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和产品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工业“三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等处置利用产业;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

发展先进环保产业。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等重大工程,发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及电子设备制造、环境污染处理药剂材料制造、环境评估与监测服务、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服务、环境工程施工、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积极示范推广大气治理技术装备,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装备,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

培育产业发展要素。规划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和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探索建立相关信息和技术平台,优化政策和金融环境,支撑环保产业加快发展。